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歲末年終,身心也要大掃除


2015快結束了,今年的你,過得怎麼樣呢?是否完成了年初許下的願望?或是改變了你的生活方式?還是一切沒變?在歲末年終,氛圍總是匆忙的同 時,找個安靜的時間,與自己相處一下,聽聽自己的呼吸,從頭到腳感覺一下自己的身體:肌肉的質地,肌膚與地板接觸的感受,呼吸在身體流動的感覺,然後准許自己的呼吸從頭開始走全身:從頭,脖子,肩膀,手臂,胸口,上腹部,下腹部,大腿,小腿,腳踝......仔細地,慢慢地感覺自己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像是專屬私 人的房間,許多未處理的情緒與感受,都藏在身體裡面,當我們靜下來,願意感受內在的自己,那麼便可以清楚看見自己的全貌:那些你的渴望,你的恐懼,以及深 藏在你內心的掙扎;我們為自己大掃除並非為了批判自己,是為了更理解自己,給予自己真正想要的。

仔細地觀察呼吸流經全身的時候,是否有不順或是特別酸緊的地方?把焦點放到那些地方,持續呼吸,感覺呼吸真的進入那些酸緊的點,閉上眼睛,將外界所有的干擾降到最低,仔細感覺吸氣的時候從那個酸緊點進去,吐氣從那個酸緊點出去,如果感覺不到呼吸,可以去想像吸氣吐氣像是有顏色一樣,讓有顏色的氣走進走出那個酸緊點;然後問自己:「這個酸緊,是什麼呢?」沒有標準答案,只是這樣靜靜地坐著觀呼吸進,呼吸出,邀請答案慢慢出現,也可以去感覺那個部位你最常怎麼使 用?在哪些場景使用?那些場景下的你,是疲累?勉強?還是壓抑,像是一個旁觀者到你的日常生活場景,去觀察你是如何累積那些酸痛的?是一直忽略自己的需 求?一直壓抑自己的渴望?還是一直滿足別人提出來的要求?

酸緊都是有原因的,身體的酸緊並不是要妨礙你的生活,不是用貼上酸痛貼布或是吃止痛藥,希望它快快消失就好,酸痛等待你觀察,感受,並且聆聽酸痛背後的故事;也就是你自己的故事。那個酸緊,希望怎樣的理解呢?其實它沒有想要五星級的按摩SPA,或是高級飯店的床褥,因為身體很誠實,它了解那些享受都只是暫時性的緩解,它想要的是在生活的時時刻刻中,你可以先意識到它,而不是以他人為優先;不是以忍耐期待換取關愛;它希望你成為世界上最關心它的人。

2015年,你累積很多故事在你的身體裡;或是這樣的故事已經不只一年:年復一年的,你在一樣的重複模式裡面活著,累積著一樣的酸緊,用一樣的方式紓解那些酸緊, 卻效果有限,該是停下來好好看看自己了:為什麼?這些酸緊到底從何而來?我該用什麼新的模式去照顧它?不斷地,有耐心地,不只一次地連結那些酸緊,在越挖越深的時候,你會看見酸緊背後的真正故事。不批判,不急著解決,只是走進自己內在那一些黑暗,真實的感受它,理解他;往往你會發現,其實那一些酸緊,黑 暗,要的只是你自己對你自己的理解而已。

理解它們,呼吸,讓後放下它們;讓自己歸零,走進2016年吧!
祝福所有身體裏的黑暗們。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是肚子餓 還是情緒餓了?




是生理性肌餓?
☑肚子餓是漸進式的 ☑可以吃不同的食物 ☑是可以等待的 ☑出於生理需求 ☑進食時知道自己在吃東西 ☑吃到心滿意足就會停下來 ☑進食完不會有罪惡感,了解這是生命必要的成分

還是情緒性肌餓?
☑肚子突然就餓了(突然想到某種食物就餓了) ☑只針對某種食物,非吃不可 ☑是「脖子以上」的慾望 ☑是急不可待的 ☑同時有心煩意亂的感覺 ☑會機械性或心不在焉的吃 ☑吃完東西會感覺到罪惡感

以上資料來自 食物情緒大解密 作者 朵琳.芙秋 三采文化出版


 所謂的情緒性肌餓,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暴食狀態(看看你昰哪一種暴食者>http://goo.gl/jBS9to),因為並非來自於 「身體真實需求」,往往是因為外在因素而進食,感覺不到身體需求,用「情緒」吃飯,自然容易吃到超出界線,大吃沒有營養的食物,進食完有深深的罪惡感。但反過來看,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身體訊息:你的情緒的洞到底在哪裡呢?你被壓抑或被忽略的痛苦在哪裡呢?當你覺得沒關係,我不在乎,我還是很好,你可以對世界也對自己掩飾,但也許情緒已經被鑿了一個洞,需要你停下來看看它。

檢視自己都是什麼時候進行情緒性肌餓進食?上完班去看電影時需要來點炸物提振自己?假日在百貨公司逛了一整天以為在犒賞自己卻覺得疲累想大吃甜食?與朋友間的應酬,逼迫著自己表現活潑的樣貌,卻不自覺吃了比平常更多的東西?發現了嗎?許多暴食的狀態存在於你覺得「看起來很愉悅」的場景,但也許置身在其中的你,是疲累不堪的。

試著去找一種感覺 「感覺平穩,愉悅並且理解地享受現在發生在你周遭的一切。」這樣的陳述來自於你自己每一個感受都願意敞開了解,了解後也願意為自己情緒的洞做些什麼:也許假日你想要獨自在家好好聽聽音樂,而不是到百貨公司與人群擠在一起?!觀察以上兩者做完後,你的飢餓呈現什麼樣的變化?若是情緒性肌餓出現的時候,問自己,怎麼了?不舒服嗎?需要休息嗎?不讓自己的情緒被積累,被壓抑,最重要的是別用食物來掩蓋你現下真實的感覺。

試著尋找食物的替代品,當你的「情緒性肌餓」升起,要把你帶開現下的知覺時,試著停下來,讓自己獨處一下,然後試著改用以下的方式去感受自己:

☑自由書寫:拿出一張白紙,問自己現在的感覺是什麼,然後讓自己開始寫,不要有所限制,也不要要求自己給出確切的解答,就讓自己毫無限制地寫下當下的感受,而往往,你會挖掘出更多你以為不在乎卻感覺被傷害的事情。

☑畫畫:準備一盒粉蠟筆與白紙,先連結到那個想吃東西的慾望,然後開始畫,注意你使用的顏色,是否會從深沉的慢慢走向明亮?這是一個情緒宣洩的過程,畫到覺得可以了,看著自己的畫,問自己怎麼了?

 ☑隨興跳舞:找一塊空地,只有你自己,放喜歡的音樂讓自己的肢體表達出來內心感受,不需要分析,就一直隨著音樂伸展身體,直到你覺得平靜了,放鬆一些了;然後再靜靜的坐著感覺自己內心想要告訴自己的話。

☑聽音樂:選一些自己有共鳴的音樂,但盡量不要有歌詞,有歌詞容易開始想歌詞相關的事情。就靜靜地聽著音樂流瀉過自己,讓音樂觸動到內心,如果有感覺就跟著音樂哼唱,等到心情平靜了,再一次連結到自己的心,感受自己。

「情緒性肌餓」,是當你自己想要把自己帶開現下的知覺,這是最好的機會與自己溝通的時候因為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要你自己不去看內在的恐懼與痛苦,想用一種輕鬆快速的方式去替代那個痛苦,但如果提起勇氣,真實去面對之後,會發現痛苦底下都是希望自己對自己的體諒,包容與愛;雖然,要真正愛自己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當你覺察了自我保護機制之後,你會了解任何的食物所帶來的快樂都是短暫的,而願意感受自己的真實才是肌餓的解答。

Photo Found on catrinwelzstein.blogspot.sg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暴食,你失去身體感覺了嗎?




你曾有這種感覺嗎?明明吃飽了,卻還是無法停下筷子,內在被想吞嚥渴望充斥著,你感覺不到什麼是胃剛好的容量;「再吃完這一頓吧,我就運動,我就節食」也許你控制得當,苗條的身材掩蓋了暴食的事實,但只有你心裡知道;也許這樣積年累月,你的身形早已造成你的負擔;無論你看起來苗條或是肥胖:對於吃,你已經失去了覺知。

無論是哪種暴食成因,都是因為外在原因而吃(特定喜歡的食物、交際、壓力),並非感覺到內在的身體需求;吃,其實我們最原生的渴望之一,我們的體內有一個神祕的調節機制,讓我們能夠選擇身體舒服,感覺被營養補充的食物;觀察一下小嬰兒,他們有自己的吃飯時間,雖然也許困擾媽媽,但每個小嬰兒進食時間總是獨一無二,但隨著我們漸漸長大,被父母、學校、社會價值所限制改變了,吃變的不是出自身體感覺,不是因為單純的餓了,於是漸漸的我們喪失了身體感覺,變成因為外在原因而吃,因不同外在原因,列舉一些我觀察到與曾經經歷的暴食種類:

1.特地目標暴食:
吃到某種類型的商品便會打開暴食開關;例如甜食,如果不設下甜食的限制,你可以吃下驚人的蛋糕數量。
2.交際型暴食:
平常三餐還好,但只要到朋友聚會,你便無法停下吞嚥,只要朋友勸你多吃一口,你便會無法克制的多吃到腸胃不舒服為止,你在別人面前很難說不:對食物對不合理的要求都是。
3.壓力情緒性暴食:想到還沒完成的企劃案,你突然抓起面前的糖果塞進肚子或忍不住打電話定雞排?這樣的飢餓總是突然發生說來就來,不是你真的想吃,而是食物可以讓你的情緒好過一點,但滿足感無法持續太久。
4.節食型暴食:
因為有過度的節食經驗,身體受過饑餓的「驚嚇」,所以在情況允許解放時(也許是吃到飽餐廳、過年過節、聚會),便會像無底洞的吃,因為你的身體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有機會攝取到那麼多營養,所以便驅策你吃下你可以承受的最多量來準備「節食冬眠期」 。
5.營養不均暴食:
類似節食型暴食,源自於長期營養不良,但也許並無節食經驗,確長期攝取過度烹調已無營養素的外食或過多添加物的食品,長期偏食,身體長期在隱性肌餓的狀態下,一直感覺吃不飽不是因為量吃得不夠多,而是很少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尤其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等)。


造成了暴食狀態之後,我們變成用意志力來壓抑自己,你的「想吃」與「不能吃」都不是來自身體感受,而是來自操控,於是越是壓抑,食欲就像噴泉被蓋子暫時塞住,一旦被打開就會變得無法收拾,我們要做的不是再壓抑自己感受,注意一下這裡說的感受昰身體感受,而非來自意志力或是頭腦感受;長期被壓抑已久的身體感受,被各種價值拉扯分心,已經剩的薄弱不堪了,我們該如何找回來了?

利用身體感受感覺,利用呼吸 好好觀察感覺身體各個部位的感覺,慢慢找回身體的連結感覺;練習一段時間之後,再開始試著帶著身體感覺吃飯

身體感受感覺喚醒
1.躺在地板上,地板上可以鋪一個毯子或是瑜珈墊。
2.把右手放在肚子上,開始試著讓呼吸加深到肚子
3.觀察在吸吐之間,身體的變化:
從頭到腳,利用身體與地板接觸的感覺去檢視自己身體區塊
(若接觸面感覺緊繃代表那區塊昰緊的)
4.讓呼吸輪流帶到不同的緊繃區塊
5.停止所有刻意的呼吸與肌肉觀察,大休息。

身體感覺吃飯法(請先從一個人用餐開始練習)
1.把所有的菜擺好
2.坐在餐桌前,把所有外在影響源(音樂/電視/手機/電腦)關掉
3.看著所有的菜餚,先感覺一下哪個你最喜歡,去感覺喜歡的反應是來自身體(腸胃口水分泌)
4.拿起菜餚聞一聞,先放回去,再整理一下感覺,閉上眼睛體會
5.開始吃,一次只吃一口,咀嚼 完成才吃第二口,試著都咀嚼30下才吞進去
6.吞下去時感覺身體,仔細體會哪種食物是你覺得「 身體感覺很好」 的 
7.仔細一下身體感覺很好時身體會怎麼反應(腸胃口水分泌心情感覺)
7.中間停下數次,問自己:還想吃嗎?如果想吃就吃,不想吃就停,去感覺「 身體的飽」是什麼感覺

練習帶著身體感覺吃飯之後,你會開始慢慢開始分辨什麼昰身體真正想吃的,什麼又是外在原因讓你想吃的,越來越清楚之後,你便可以開始拒絕許多外在原因的壓力,就算到交際場合,你也能感受到自己身體,也許飽食,但不超過自己界線太多;無法接受添加物太多或化學成分的食品(你的身體就是會知道),回到一個自然而然的身體感受,重新開始評斷每一個來到你面前的食物選擇。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身體開始




Marina Abramović是一個知名的行為藝術家,她在紐約近郊創立了一個機構去詮釋如何回到身而為人的簡單,要進去前必須簽署六小時不離開的合約,承諾之後你必須將所有的能接觸到外界的科技產品鎖在櫃子裏,讓你能找回你自己的時間;接著你開始非常緩慢的走路,利用這個行為讓自己慢下來,回到簡樸;然後開始喝水,但你不只喝,你必須「品嚐」水,因為你有一小時半的時間;接著你可以聽能量音樂或是到水晶室靜坐,或做眼神互相凝視練習,接著大休息室去躺著休息;等做完以上這些事之後,你可以挑選你喜歡的藝術觀賞或聆聽;或就只是六小時期間不斷地數米粒的數量,或是戴上與外在音 響隔絕的耳機,享受自我的寧靜。


這個學院主要是用一些不複雜的方式讓你找回自己的簡單。「我們在生 活中總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為什麼你不會改變:如果我們一直用一樣的方式做重複的事情。但在這裡,我們做我們害怕的事情或是我們不了解的,為了是到某個沒有太多人曾到過的領域,包含你可能會失敗,我想失敗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從不失敗,事實上你是在重複你原本就會的東西,一次又一次。我想人類現在需要 改變,唯一可以著手的就是個人層次的改變,你必須從你自己開始改變,唯一可以改變意識或是世界就是從自己開始。」Marina說。




如 Marina所說的,我們都想改變這個世界,覺得這個世界太亂,太多問題要解決,但是我們真正能做的,卻只是改變自己而已,這是一個看似悲觀但其實樂觀的觀念:因為你得先接受自身能力上的限制,但在這個限制上做到最多,改變才能發生。 每個人可能身在不同地區所接受的訊息有所不同;可能因為經濟條件能夠做出的努力也是不同規模,而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就是我們的身體,也許身體的健康程度或是狀況各不相同,但我們都有許多的不同身體感受,而這些身體感受就是讓自己改變的關鍵。

當身體感受混亂無力的時候,你的意識一定也是模糊不堪,更不用說要改變自己甚至改變世界了,而需要意識集中安靜,必須要身體狀態同步安靜,從收攝各種身體感知來進 入安靜穩定的狀況;往往這樣的方式,會被你第一時間拒絕,因為我們已經習慣覺得「多」就是開心,就是快樂,也就是這樣的喜好習慣讓我們很難再改變自我:思考狀態,人際狀態,飲食狀態等各種狀態。我們習慣「要」來證明自己富有,但要到的剎那又覺得匱乏。

身體感知的安定,除了去參加像Marina的體驗(其實這就是東方的閉關),更需要生活的時時關照,才能漸漸地改變自己;想一想自己一天生活的輪廓,然後想想自己能夠怎麼樣回到身體最安靜穩定的狀態?藉由各種的「少」來收攝自己的身體感受,然後再慢慢加強這樣的連結。

生活輪廓
08:00  起床
08:30-09:00 上班,公車上的人很多感覺擁擠不舒服
09:00-12:00 坐在辦公桌前,處理公事,腰酸背痛
12:00-13:00 午餐,匆匆忙忙的車順便聽同事八卦
13:00-17:00 會議,老闆講話時覺得煩躁
18:00-19:00 晚餐不小心吃太飽(因為開完會太累)
20:00-22:00 追劇或是看電視
22:00-00:00 洗澡滑手機上床睡覺

這是一個大多數人的生活輪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心裡想改變卻力不從心,看見世界需要改變時覺得更無力或憤怒;發現了嗎?以上許多活動,都是以「多」為 基準;例如晚餐不小心吃太飽,回家後想接受更多資訊(無論是從戲劇或電視或手機),身體以「多」為基準,像是塞滿大量物質的水管,阻塞不堪,然後再影響到早上的生活(感覺公車不舒服,腰酸背痛),接著不斷惡行循環,試著用「少」來改變自己:

08:00  起床
08:30-09:00 上班,上公車時戴上耳塞口罩閉眼休息,隔絕噪音
09:00-12:00 坐在辦公桌前,調整坐姿打開腰背
12:00-13:00 午餐,試著一人在公園或空地用餐與散步,用三倍慢速用餐
13:00-17:00 會議,試著練習呼吸
18:00-19:00 晚餐,有時晚上用蔬菜湯代替一餐
20:00-22:00 聽喜歡的音樂,在家裡用很慢的腳步走路,伸展身體
22:00-00:00 洗澡,仔細觸碰自己的身體,睡覺

好好感覺每一次你使用身體的時候,好好的練習不需要那麼「多」你才會舒服,你只是身體覺知被堵塞住了,需要「少」來淨化,通透,回到簡單,見到你自己的本質,身體穩定了,意識才能安住,才能開始改變世界。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最安心的食品認證單位:你的身體



頂新的判決讓我們對政府管理食安的能力感到失望,各種認證制度似乎都在崩毀;從小我們被教導,只要相信上位者的評判:老師,專家學者,政府,主管,老闆,你就可以擁有所謂「比較好的生活」,所以從小的教育體制,我們也被訓練為不要有批判性的思想,接受上位者給你的磨練與建議,你就可以更好;我們壓抑自己的懷疑,努力完成目標,或是表現了自己的懷疑後,變成了團體的異類。不否認所謂「權威」給我們的幫助,但當毫無檢討制度的狀態下,卻造成了某種權威的濫用職權,但,我們完全沒有責任嗎?所有的問題都是權威害我們的嗎?有沒有發現其中的弔詭?為什麼我們從不質疑權威?

因為屬於我們自己個人的標準已經麻痺不堪。

食物與人的關係非常密切,因為所有的食物是透過你的五感進入身體,透過你的腸道吸收消化;一天三餐的頻率;食物可以說是生活中與我們最貼近的物質;但我們長期阻斷身體覺知,以外界的評分來評判自己攝取的食物:也許是價錢昂貴的大餐,卻過量使人不舒服;也許是排隊名店,但添加物太多味覺被刺激到覺得好吃;也許是專家學者覺得有利健康的飲食模式,卻根本不適合你的身體。

在一片批評政府撻伐頂新的聲音之後,我們還是把決定權交給別人,期望一個完美的監察體制出現嗎?我想,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食安監察體制是必須的,但所有的體制都有可能有漏洞,最安心的認證單位,其實就是你的身體:是你在第一線去接觸食物:利用嗅覺感覺食物的味道:是否有不自然的香味?利用視覺感覺食物的顏色與狀態:是否有不自然的豔麗顏色?利用味覺嚐判斷是否有不自然過分的味道(過甜,過鹹等)。自然符合人體攝取的食物,味道不是利用添加物造假出來的,是食物獨有的自然滋味。

用下方三步驟重新建立你的食物認證機制吧!
1.試試走上菜市場,看看感覺新鮮的蔬果肉類是什麼狀態:
打開你的嗅覺聞新鮮蔬果的味道,使用你的觸覺按壓新鮮肉類的彈性,然後重新檢視你買到食物的感覺與狀態。
2.試試喝各種不一樣的水
(檸檬水、氣泡水、自來水、各種品牌的礦泉水、加了各種果汁的水):
在實驗期間先停止喝各種飲料,原本你以為水只有一種味道,但讓味覺越來越清晰後,你會驚訝的發現各種水的味道都一不一樣;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喝到有添加物的飲料(或食物),對味覺是多強烈的傷害。
3.紀錄攝取各種食物之後你的身體反應
也許專家學者告訴你要多攝取生菜水果,但你發現晚上吃完生菜水果後,隔天身體就是感覺浮腫沒有精神;也許飲食專家告訴我們冬天要用藥膳進補,但吃完你就是口乾舌燥;也許在你的理解裏牛奶是補充鈣質的好物,但喝完牛奶你不是脹氣就是感覺昏沉:沒有哪個專家學者可以代替你的身體。做一個至少一個月的食物攝取反應:利用這樣的紀錄了解自己適合吃什麼,了解哪個店家或攤商的食物適合自己身體。吃到了身體喜歡的食物,身體會:不昏沉想睡,不口乾舌燥,精神狀態保持平穩不會過度興奮,睡眠正常,腸胃感覺舒服,口腔不殘留太誇張的味道,身體處在一個舒適放鬆的狀態,並且不會吃過量(因為有營養)。

重新建立認證機制,感覺自己身體真正想要吃的,而不是專家學者或是美食排行榜覺得你應該要吃的,不斷的用食物來跟自己溝通:我覺得舒服嗎?我喜歡嗎?只要你身體感覺能夠完全打開了,那麼你的身體會成為最精準的食安認證器。

建立了屬於自我的食安認證後,才有可能建立較完整的食安監督制度;因為當越來越多人身體感覺覺醒,不再盲目信仰大品牌、專家學者、政府的判斷,有了越多對於食物覺醒的標準,才能在對的知覺上共同討論出對多數人最有利的制度;否則,一群身體不覺醒的人,要怎麼討論出對身體有利的食安認證呢?想要改變這個環境,我們只能從自己做起,進而影響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