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後)除了要重新訓練肌力,還要向自己的身體學習,什麼樣的力度和角度是此刻的身體可以完成的?今天不能用這個方法,會有另一個方法可以完成相同的動作,有時甚至會比以前更好。
以上節錄至 許芳宜 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
受傷,是身體給你的禮物;不是為了要打擊你,而是換種方式告訴你需要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來對待自己,身體有許多深層的智慧,但需要耐心去體會;許多時候,就是因為受傷了,我們才能耐下性子來挖掘這些內在智慧。
我是一個很急躁的人,但我卻有一個很僵硬的身體;在一開始上瑜珈課的時候,自己總做不到體位法的目標;在工作或是與人溝通時,我總是求快、效率、完成日、目標,對於「聽不懂」自己意思的人,覺的就是「笨」、「懶惰」、「不懂效率」。但在瑜珈課裡,一向自以為聰明的我,卻發現自己的身體好「笨」、「懶惰」、「不懂效率」,無論我的頭腦怎麼大喊,身體的進步卻好緩慢。
在幾番拉鋸後,才了解到身體內在的智慧:無法做到完整的前彎,因為左腿腿後肌緊繃,再深究才發現自己的骨盆歪斜,因為走路習慣偏斜,讓雙腿受力不平均,左腿比右腿緊繃許多:原來身體不讓我完整前彎是在保護我阿!於是開始研究該怎麼讓骨盆保持正位,該怎麼把緊繃的左腿後肌鬆開,該怎麼平均鍛鍊左右大腿肌肉力量讓自己走路不偏斜......我的前彎路徑比別人繞了好遠,可是回頭看,原來我的身體要我了解更細緻更多。
曾有位瑜珈大師說過:沒有所謂體位法的完成式,每次進入體位法都應該像是不知道完成式般,「摸索」地進入。在每一次練習的時候,是不是能夠忘記目標,而完全的享受過程,好好感覺每一秒,協同的肌肉細緻感受:緊繃?酸?緊?進出動作時都能夠保持覺察。
瑜珈,舞蹈,跑步各種身體活動都是要我們享受與身體連結的樂趣,但常常我們忘記了樂趣,而只想著完成目標,只是身體與心智頭腦不一樣:在工作上我們能夠用快速的心智頭腦來完成一個個目標;但身體目標卻不是說完成就完成;必須考慮許多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須真實感覺到身體,才能夠完成目標。真實感覺到身體的人,會了解到平時一個簡單的站立,就是身體的大智慧:站立需要雙腳腳底板平均紮跟,大腿內外側都有力並集中,骨盆保持正位,腹部有力量,胸口打開上提,肩膀打開肩胛骨往前,手臂有力,頸椎保持正位等,需要非常多細節,才能讓身體有力並且均衡地站著;真實連結到身體之後,不會想要華麗地展現身體,而是用尊敬謙卑的態度與身體相處;因為身體真的有太多的智慧在其中。像是許芳宜也提到:「2004年年底那次受傷,我在紐約做復健,重新學習要怎麼站,重心才會平均放在腳板;要怎麼走,力道才會從腳跟到腳掌再到腳趾;所有舞蹈基本動作必須重新檢視。我才意識到,過去真的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做了很多不正確的姿勢,正好藉著這個機會調整修正。」
如果在追逐各種身體目標時,與受傷相遇了,請了解這是一個祝福,來自於身體內在的祝福,是身體的心願:希望你能更觀察、更多耐心、更多覺察地對待自己的心願。
迎接這個祝福吧!
photo found on www.buzzfe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