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開始生活,而不只是生存



你的信念展現你的生活全貌,在內心對於自己的定義,是生存?還是生活?許多時候我們並沒有認真探索自己真實的核心信念,但我們的生活已經顯露了許多線索;雖然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健康,擁有元氣,美好體態,但在內心之中,我們卻選擇不去體驗自己的感覺,認為『懲罰自己,痛苦才能換得生存的權利』,所以我們飲食選擇了過度攝取精緻飲食讓自己身體感覺遲鈍不舒服,或是極端少吃維持好的體態;運動上我們選擇完全不動卻全身痠痛,或是極端激烈運動維持線條。

只要有新的學者專家宣布了『對健康有幫助的研究結果』,我們就忍不住嘗試:無論是斷食或是拼命攝取某種營養品,還是哪種新的運動方式:你的身體變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調節身體內在平衡來幫助你:因為你已經忘記聽身體的聲音,改用體重體脂數字或健康檢查數字來衡量自己的身體感受;有的人追求「永遠健康」,「永遠苗條」,「永遠氣色美好」;有的人掉入「無法控制的肥胖」,「需要藥物控制」,「氣色蠟黃」;以上兩極的人看起來如此不同,卻都是因為出自恐懼不敢真實感受身體的感覺,所以要不是放爛自己;就是嚴酷控制自己,我們漸漸地關閉身體的聲音,不去觀察自己吃進這口充滿化學添加物的便利商店麵包,腸胃提出的抗議,卻不斷吞入大堆維他命期待健康來臨;放任自己在吃到飽餐廳將各種食物塞入胃中,卻在隔天的健身房裡讓自己汗流浹背;感覺不到平常坐姿站姿;卻參加長跑馬拉松挑戰自己的極限。

身體的設計,是來支持我們體驗這場生命:體驗快樂,痛苦,傷心,興奮......沒有一種情境應該被緊抓不放,每一個情境都是設計被體驗,被感受以後,刻下屬於你獨一無二的生命印記:所以在這些狀態裡,有的時候你覺得身體沈重,有時清爽,有時需要休息,有時活力百倍;但無論發生什麼狀態,你都知道自己正在經歷,正在創造你的獨一無二,所以不需要緊抓某種生活方式去標籤化自己的身體。

學習聆聽身體的聲音,好好品嚐吃進去的每一口食物,它的味道狀態顏色感覺;好好體會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每一個姿勢帶給你的感受;在選擇鍛鍊身體方式的時候,評估每個動作帶給你的回饋,可以怎麼微調身體讓身體感覺放鬆卻延長有力,在每一個身體變化情況發生的時候,問問自己:我喜歡嗎?我想繼續體驗嗎?沒有什麼複雜的學問必須被了解,只有不斷地感受,不斷地調整:最後你會理解你的身體是多麼彈性,可以嘗試各種狀態,但也有它的範圍;不會讓你傷害自己太深,也不會嚴格地非要迎合各種數字標準;准許身體回到支持我們生命的位置,好好地尊重與它相處,允許自己被支持者去經歷生命的各種姿態。

#開始生活,而不只是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Photo Found on Buzzfeed
了解更多 療癒瑜珈
來 療癒瑜珈完整課程 好好生活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用身體的誠實去承認感受當下

Found on bloglovin.co
你一定有這樣經驗:要上台報告前或是處理一個重要的專案,你會不自覺的緊張,當旁邊的人告訴你:放輕鬆,不要緊張,深呼吸;你還是無法克制要上台前那種雙腳顫抖,頭腦一片混亂的感受;失眠的時候,告訴自己放輕鬆,別再想那個專案了,但你的頭腦就是無法控制,不斷地重播思考專案的內容:我們無法完全控制我們的頭腦運作。

心理學上有一個測驗:要求受試者不能去想像『粉紅色大象』,但在接下來十五分鐘後每位受試者腦海中都不斷地浮現粉紅色大象的影像;在未被提示前,許多受試者表示從未想過關於粉紅色大象的任何影像;這就是頭腦功能弔詭之處:有時我們與頭腦相處愉快,依靠他完成許多工作;但有些時候我們被他牽著走,甚至被他統治。

但是身體呢?當你極度疲勞的時候,你還是可以請身體為你拿起一塊肥皂,或是為你再多走一步路,在生活步調快速的現代生活裡,我們已經忘記了身體是如此的忠實,安靜,並且永遠為你我服務著;我們只是不斷地讓頭腦的速度去宰制我們,直到我們無法控制頭腦為止。

改用身體開始觀察定義自己而非你頭腦裡的想像,利用身體的誠實去承認感受當下,改變自己:當你狀態不好時,你的身體一定是緊繃的,但你的頭腦也許正一片混亂地想東想西(或甚至否認:我才沒有狀態不好勒!)常常在生活的當下問自己以下問題:

1.我的呼吸是深長還是短淺的?
2.我呼吸到哪裡?是喉嚨還是腹部?
3.肩膀感覺是緊繃還是放鬆(可以用手按肩膀確認)
4.胸口感覺順暢或是悶悶的?
5.呼吸到腹部的時候,腹部是緊張還是舒服的?
6.腰感覺酸還是舒適?
7.站立時,身體有歪斜往左腳或右腳偏嗎?
8.坐在椅子上時,身體是輕鬆中立坐骨扎根還是歪斜的?

誠實的回答這些問題,停止用頭腦想像定義現在,停止讓頭腦不斷地揣想未來與過去,停止幻想自己比現在更好或更差:就只是直面自己;利用身體的狀態去定義這個 當下:呼吸短淺身體緊繃,身體多處都是緊的,加上站立時身體歪斜,走路也無法用肌肉輕鬆的行進:是的,這個當下的你就是不舒服的,無論什麼原因造成你的不舒服,我們不去深究那個原因,直接回到身體去療癒自己,所以你可以這樣做去改變這個當下:

1.試著加深你的吸氣
2.讓吸氣從鼻腔到喉嚨胸口慢慢往下到你的腹部
3.讓肩膀往上提往後轉開,轉開時配合吐氣
4.把手放在胸口上,試著呼吸讓你胸口推開手,吐氣讓胸口扁下去
5.把手放在肚子上,試著呼吸讓你腹部推開手,吐氣讓肚子扁下去
6.雙手放腰後方,往左扭轉再往右扭轉,扭轉時配合吐氣
7.站立時,感覺雙腳腳掌腳底平均扎根
8.坐時,感覺坐骨平均扎根

你不再過度分析與擔心當下該如何解決問題,你只需好好的從頭到腳觀察自己,然後就觀察到的身體結果即刻處理,讓身體在仔細觀照的過程中,慢慢地開始放鬆;有的時候當自身狀態較為複雜的時候,可以只專注在某一個項目:例如只專注在呼吸到腹部,慢慢感覺身體放鬆有改變了,在開始做下一個項目,以上的項目建議是一個從頭到腳的觀照檢查,你可以選你最有感覺的,也可以試著練習將全身都走一次。

時時在生活的行住坐臥間 去觀察自己的狀態,讓自己身體狀態感到放鬆且肌肉延長,利用身體舒適度去影響頭腦,甚至影響你的心;時間久了,你一定可以感覺,當身體呼吸順暢,肌肉延長有力,你的頭腦也能夠較為安靜專注,甚至你的心也會感覺有更多空間,頭腦與身體;身體與心,是互相影響,互相交織總和成為現在你的狀態,若是感到狀態難解,不如就試著用最誠實的身體,來開啟改變的可能性吧!

了解更多 療癒瑜珈
療癒瑜珈完整課程 觀照你的身體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你的身體維修里程數在哪裡?



如果你有開車,你會知道你的車在某個里程數的時候需要進廠維修;如果你忽略那個里程數,逐漸地你的車會慢慢出現各種狀態,直到一個大問題出現,然後會需要比進廠維修更大的費用去處理那個大問題,以上這個知識是每個開車的人普遍理解的。

那麼,屬於身體的進廠維修里程數呢?

在 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知道屬於自己的維修里程數,總是過度使用身體,那麼便會很容易出現透支的狀態:可能怎麼睡也睡不飽、或是莫名的想吃高熱量或高糖分的 食物、到了假日動也不想動只想以最少體力留在家裡、對於較吵雜或人群多的環境感到莫名煩躁......這些狀態的出現,其實只是反應了你身體需要進廠維 修,但你忽略了里程數已用滿的訊息了。
每個人身體的「耗損」或「保養」的接受狀態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對於安靜身處在大自然中能夠感覺到 「保養」;但有的人喜歡與寵物或小孩一同玩耍;有些人覺得手作煮出一頓好吃的餐點能夠療癒自己的身心;有的人卻覺得斷食一日可以得到最大的紓緩。無論你的 感覺是什麼,了解自己在「耗損」或「保養」狀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了解需要先好好觀察自己,可以從紀錄自我行為一周開始做起,觀察到 底是什麼事情讓你的身體可以進入「保養」狀態,再仔細一點,甚至可以將所有的「保養行為」分為5個分數。例如:睡一場自然醒的長覺=3分保養;吃高熱量食 物=1分保養(因為吃完會不舒服);跟朋友喝下午茶與輕食=2分保養;到公園上的草地走走=5分保養(不花時間開車到遠地,不耗費力氣)......對於 「耗損」也仔細去紀錄:開車到風景區玩=耗損3分;在家整天看電視=耗損4分;假日時到百貨公司逛街=耗損1分......你會發現其實原本以為是犒賞 自己的行為(例如假日到風景區或是百貨公司),卻變成是耗損自己的狀態;長期記錄下來,你會更了解自己需要與不需要的是什麼。

了解了自己需 要與不需要的之後,就該找出「維修里程數」在哪裡?也就是身體分數從正轉負的時候(正負零的界線),越來越覺知自己的「維修里程數」的身體訊號,不再每次 都透支了以後才進行保養;也不再胡亂用不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保養,非常傾聽身體的聲音,給予最屬於自己的支持。

試試看這樣觀察自己:

1.每日記錄自己生活各種行動帶給自己是耗損還是保養,每個行為是幾分(以正負五分)
2. 「維修里程數」的分數是零,零以下就開始透支
3.盡量在快到零分以下的時候,就開始採取保養措施以免透支

範例
8:00 起床 昨晚太晚睡沒睡好 -2
8:30 吃了自製的好吃早餐 +2
9:00 用很悠閒不趕的速度到公司 +1
9:30 拼命趕等等要開會的報告 -3
11:00 緊張的報告了剛剛趕好的報告-4
12:30 跟同事吃了不好吃的午餐 -3
15:00 因為早上不太順需要來杯奶茶喝完脹氣 -2
16:00 與喜歡的客戶討論提案 +2
19:00 需要加班,所以吃了滷味 +1
20:30 趕完明天要交的東西 -4
22:00 回家,不想洗澡看一下電視-5

今日得分-17,上床時非常疲憊,其實觀察一下,大概在上午緊張趕報告之後,就應該改為去吃頓好吃午餐,或是到公司附近公園走走,把分數加上來,即可避免後 面一 連串的扣分。加班扣的身體分數很大,所以在加班前應該有預備:有吃了點滷味與跟喜歡的客戶討論提案都很不錯,至少有加一些分數。

透支負分狀態會需索更大的感官刺激

經 由這樣的觀察,了解到「維修里程數」在哪裡,去調整自己的生活;不讓身體到透支負分狀態;透支狀態會需索更大的感官刺激:例如越來越精緻的美食,不斷旅行 移動的行程,或是越多的酒精劑量,身體需要越來越多的外界刺激才能覺得愉悅,但愉悅感受的持續會變得越來越短,很快地你會需要越來越高劑量的刺激才會感到 開心;並非反對體驗感官享受,但在享受之前如果能更了解身體的狀態,便能給身體最需要的,有效率的快速恢復疲勞感到開心,而不是花了大錢犒賞自己卻得到一 個越來越麻木的身體。

你知道你的維修里程數在哪裡了嗎?
專屬你自己的維修計畫又是什麼呢?



了解更多療癒瑜珈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控制狂與呼吸


控制來自於你想掌控不屬於你的東西
因為你的連結朝外而不是朝內
你有注意過嗎?其實每個人都是某種程度的控制狂,只是每個人想要控制的東西不一樣;或是換句話說,每個人會上癮的東西不一樣,也許有些人對男女關係上癮:執迷於被某個誰關注(往往那個誰都是情感不明白的人);也許有些人對金錢上癮:認為有了金錢就可以買到任何想要的東西;也許有些人對名聲上癮:想要在人前受到最大矚目,只要成為人群中的強者就能換得一切自己想望的;也許有人對身體外型上了癮:成為那個最苗條的,或是線條最美的,自然會得到羨慕與愛。
金錢控制狂可能會覺得對身體控制狂荒唐:錢可以買到任何事為什麼要努力控制身材呢?出名控制狂會覺得關係控制狂很詭異:如果出名之後有無限的愛慕,那麼為什麼要執著某段關係呢?在此岸看彼岸總覺得荒謬異常,但如果換個角度看自己,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荒謬呢?
但,覺察到你的荒謬之後呢?
荒謬執著來自於過往的傷痛:也許是缺乏某些事物而造成某種匱乏,所以耿耿於懷認為只要得到了曾經缺乏的就能改變一切,傷痛來源有各種成因:你的悲慘童年,破碎戀情,經濟崩潰......過度探求原因也可能陷入另外一種執著,若是直面自己的執著荒謬與控制呢?大膽分析"需要控制"的成因:你會想要控制是因為想掌控不屬於你自己的東西;若是屬於自己的本然,為什麼需要控制呢?如果是本來自己就有的東西,為什麼需要控制呢?因為你的連結是朝外不是朝內,所以自然需要抓取。
但,覺察到你的荒謬之後呢?
如果從呼吸開始呢?無論你的荒謬所謂何來,但呼吸是扎扎實實地存在於你的身體裡面的,是一個本然的存在,不需外求的存在;觀察一下當你想要控制某事,你的呼吸不是混亂,就可能是暫停或變得短淺,開始緊抓某事時最快反應的就是呼吸。
也許就從自己的呼吸開始練習吧!覺察到自己想要控制的執著與荒謬,然後好好的呼吸,試著讓每一個呼吸都比上一個要再深一點,像一個旁觀者般觀察自己的緊抓,不去批判也不去反應,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回到呼吸上,讓呼吸一次又一次的回到深長,然後再好好觀察你的荒謬,也許那份荒謬會慢慢開始變形,或是變成另外一種荒謬(例如你從金錢的控制狂突然變成關係的控制狂),無論發生什麼,還是保持深長的呼吸,不需要什麼絢麗的技巧,就只是將呼吸拉到最長,然後像看電影一樣:慢慢觀察荒謬的狀態如何發展。
呼吸與身體永遠是最誠實的,若是有問題,就向他們探詢答案吧!
photo by http://www.saatchiart.com/art  "controlled choas"

了解更多療癒瑜珈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什麼是療癒瑜珈?


http://abduzeedo.com/surrealism-photography-gerald-reisinger
你已經有多久沒有好好休息?

你說你有阿!你昨晚昏睡了10個小時,今晚跟朋友約了要大吃大喝放鬆玩樂,明天約了按摩,下個月還要出國到某個海島發呆。

可是你還是覺得好累,怎麼也睡不夠,按摩的放鬆感越來越快就消失,喝酒的隔天總讓你感覺更累,出國回來的快樂只能支撐一周……

因為你從未好好休息,你以為的放鬆其實只是讓你將工作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真正的放鬆是由內而外,從呼吸,從肌肉,從氣息一層層把身體的狀態穩定下來,身體穩定了,精神才能放鬆,才算是完整休息。

療程會先利用呼吸練習,將混亂已久的狀態穩定下來,進而進入冥想,與空間與自己建立更深的關係;接著會依照學生的狀態給予泰式按摩或是瑜珈指導:還沒有準 備好的僵硬,利用泰式按摩的按壓與舒展,將肌肉與筋膜鬆開;瑜珈則是邀請身體主動伸展,給予的瑜珈動作是較為輕緩的練習或將身體放在姿勢中等待緊繃處鬆 開,等待身體的狀態調整好了,再次給予呼吸練習,最後讓身體大休息或是小睡片刻。

好好地來休息吧!

--------------------------------------------------------------------
療程時間:120分鐘
療程項目:呼吸練習/瑜珈伸展/泰式按摩/冥想
              ,每次療程組合會依個人狀態而不相同
療程費用:1800/次,套票6600/四次,套票限本人使用,沒有使用期限
預約方式:ivylin0802@gmail.com  或是fb私訊 療癒瑜珈

你的身體在哪裡?!

photo found on pinterest(By Anton Surkov)

你知道你的身體在哪裡嗎?問這個問題好像有點愚蠢,但在你的生活忙碌時暫停想一下:你真的有感覺到身體嗎?在趕企劃案的時候好像只剩頭腦與你打鍵盤 的手;在趕公車的時候只看見公車還有覺得自己稍嫌無力的雙腿;開車的時候只剩抓著方向盤的手還有酸緊的肩膀,我們好像很少從頭到腳的去感覺自己的身 體,通常都是被頭腦內的指令帶著走,頭腦內的指令快速又多,有的時候甚至互相矛盾,例如:我該吃飯了,太晚下班了;不行,再寫完這個提案再走;恩,還是等 等回家再買宵夜吃?寫完這個提案我的主管一定會更喜歡我的......以上的心念可能瞬間同時存在於你的頭腦裡讓你難以抉擇,長期忙於注意頭腦狀態的你, 身體感知已經長期關閉;也許在此同時,身體感覺非常疲勞不是想吃飯而是想要動一下舒緩僵硬的感受。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手機加強了頭腦控制我 們的束縛:只需要動一隻手指頭就好像可以操控這個一切,我們變得更倚賴頭腦的運作,有許多人到睡前都很難放下手機, 就是因為頭腦習慣感覺到大量訊息進入的興奮與刺激,要請他休息進入睡眠的時候反而很難放手,於是在睡眠時頭腦還是處於活躍的狀態,一覺起來身體只有更疲累 的感覺。
許多人真正意識到「身體」,是身體已經出現難以忍受的疼痛或是僵硬的感覺,而往往出現這樣感覺的時候,身體已經被傷害很久,身體 其實已經痛很久了而不自知了,現代醫學又習慣以「切斷」代替連結,用止痛藥物,電燒等方式幫助你把疼痛切走:反正不要感覺了就不會有事,但是也許你的生活 方式還是一樣傷害身體的,所以一段時間之後身體的慣性很可能又回到原點。

改用「連結」代替「切斷」吧!盡量生活之中去感覺身體的所有:從呼 吸,觸覺,聽覺,嗅覺,味覺去感受(視覺已經被刺激過多就先讓他休息一下),好好的呼吸去感覺自己的存在,感覺呼吸可以貫穿全身,好好的觸碰自己的肌膚, 感覺自己的質地與狀態,聽此時此刻的聲音,去覺察到有多少聲音是被自己忽略的,品嚐這個空間的氣味,感覺自己唾液與口腔的味道是什麼:把自己的身體感官開 到最大,而把頭腦感受關到最小:就像在控制電視音量一樣,也許一開不太熟練,但漸漸地就會發現這種不同以往的感受世界方式的美好。

重新感覺 身體之後,也許你會驚訝於身體所要的與頭腦所要的生活是如此不同:也許頭腦想要逼你到健身房激烈的訓練,但你的身體卻想到公園安靜地散步聞夜晚空氣的味 道;也許頭腦想要吃一頓精美昂貴的餐點來犒賞這周工作以來的疲勞,但身體卻只想吃個簡單乾淨的食物然後大睡一場;也許頭腦感覺無聊想要看電影或是打電動被 刺激,身體卻只想要隨意做些伸展。如果把身體與頭腦擬人化,那麼頭腦像個華麗隨時逗你開心的帥哥,身體就是樸實的鄉下大叔吧!
其實並不是一昧貶低頭腦的價值,頭腦帶給我們許多人類史上的進步,但頭腦與身體應該是要和平共處的,我們現在卻倚賴頭腦太多了,試著多去感覺身體多一點,過幾天讓身體主導的生活,觀察那樣的自己可以是如此簡樸美好。

了解更多療癒瑜珈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瑜珈生活者?還是證照搜集者?

PHOTO BY  Bess Hamitiᴾᴴᴼᵀᴼᴳᴿᴬᴾᴴᴱᴿ° on Fivehundredpx

如果你是一個瑜伽愛好者,你一定會發現進階的瑜伽課程往往所費不貲,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瑜伽老師,那麼你需要各種證照,也代表著你需要更多金錢的 支援;主持課程的老師們會告訴你:你願意付出代表你是豐盛的,你願意讓金錢流動,你不死守金錢的能量,所以你更應該要投資自己,於是你開始到各個國家去上 課,蒐集各個世界名師的證照,相信自己正在進步。
為什麼這些課程都那麼貴呢?我們觀察一下他們的成本結構:包含了這些老師也上過很貴的課程,所以他希望把這些成本轉嫁給你,他才能收回,當然未來你必須要將這些東西轉嫁給你的學生。如果學費對你的收入佔比對你很輕鬆,那麼這樣的投資絕對是划算並且報酬率高的,

但如果這樣的學費對你來說是負擔,你仍堅持這是進步的唯一一條道路嗎?

瑜 伽的本義是 連結,古代聖哲們修行時師法自然,將身體外型模仿大自然萬物:山,蛇,駱駝等物,將身體的阻塞由內至外鬆開,並且輔助對人體重要的呼吸,將自己的狀態調整 與宇宙合一後再進入靜心的狀態;師法自然的前提是需要內心世界與自然的連結:腳與泥土;頭頂與陽光;脊椎與風,感受到了自然甚至宇宙帶給我們的禮物之後, 再以瑜伽姿勢創作出所得到的能量。

現在的我們幾乎沒有與自然連結的機會,無法感覺到更廣闊的存在, 金錢便成為目前我們世界裏最迷人的東西;雖然金錢有時讓我們痛苦,但想與世界連結,讓自己有所不同的我們好像只剩這個選擇,於是人類社會持續用金錢創造更 大的分界線:例如你必須要用金錢才能購買到瑜伽師資執照,越深入的教學往往需要更大的金錢,金錢成為分級的門檻。

並非完全反對去上課,上課一定能夠讓你有所學習與改變,但過度追求證照或師資課程的同時,我們是不是能向內走一點,真實的感覺自己想怎麼動,想怎麼呼吸,想怎麼活在這個世界上呢?並且反思為什麼自己的行住坐臥都需要他人來評定對與錯?都需要證照告訴你正確與否?

我們做瑜伽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能量成為眾人景仰的老師?還是成為一個內在與外在和諧的瑜伽生活者?我想這是每天都需要感受的。

當 你的外在尚未準備好大量吸收外在的東西(也許是課程或其他事物),是不是能回頭來感受內在世界的豐富美好呢?對生活的每一件事情都帶著覺察的心去感受,感 受自己在這每個事件裡的起心動念,那麼逐漸地,你也會發現外在世界開始豐盛起來,更甚至,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不一定是用金錢換取來的,金錢只是豐盛管道的 其中一種。更在生活中覺察自己如何行住坐臥,每一個動作用的肌肉與身體線條是什麼,是不是能夠自己調整到一個舒服有力的姿勢:觀察小朋友走路,也許搖搖擺 擺,但總是脊柱拉長,利用大腿的力量前進,該放鬆的地方放鬆該有力的地方有力;躺著的時候總是放鬆身體柔軟,坐的時候不駝背。

也許,就找位小朋友,讓他為你上一堂瑜珈課吧!
感受我們天生本來就具足的身體條件,是怎麼樣的美好。

了解更多療癒瑜珈